两种态度看新闻 | 今日美政(附音频)

istockphoto 1065782390 170667a

作者 | Eric
全文共 3995 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封面图来源:Istock

 

 

第49集

 

 

有了现代传媒,尤其是电视和互联网之后。全球各地发生的新闻,都可以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画面和文字相比,更能够调动起人们的情绪。所以电影院里看电影看哭的人很多,但看小说看哭的就不那么多了,其实小说文字对于人物遭遇的描写往往更加深刻和准确。

 

但无论画面多么真实,对于大多数观看新闻的人来说,这本质上依然是一种“电影”。新闻和电影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是虚构的fiction,一个是非虚构的non-fiction。我们面前的屏幕,就相当于戏剧舞台的所谓第四面墙,将观众和屏幕里的那个新闻世界隔开了。和电影一样,我们的情绪如何被调动,很大程度上看导演如何切换画面,背景音乐何时响起,甚至演员的长相是否让我顺眼。

 

以上说的概念,是宣传工作知识一零一。

 

但我今天想说的却是新闻的接受者,我们这些最普通的新闻消费者们。

 

对于隔着屏幕看这种现实版电影的观众来说,其实我们是有两种不同目的的。一种看新闻的目的其实和看电影差不多,就是要看这个新闻如何能够满足自己的好奇、审美、道德观念和情绪满足。比如说,华裔自媒体中有一类以曝光政治丑闻为主要内容的自媒体,这对于不太喜欢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些人来说,这种媒体提供的新闻,有一种释放情绪的功效。非常能够满足那种 “看敌人一天一天烂下去” 给自己带来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告诉自己:我的看法和判断明显是正确的,你看你看,那些坏家伙不是天天在搞腐败吗?不是整天在草菅人命吗?这个国家肯定很快就完蛋了。我不得不说,大量华裔自媒体人,就是靠这种廉价的给你提供这种情绪满足的方式,提供他们的所谓“新闻故事片”。当然,这绝不仅仅是华裔圈里的现象。有明显政治倾向的西方媒体也一样会极力丑化对手,满足己方支持者的情绪需要。这里稍微有点区别的是,西方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做这种事情有点羞羞答答,大多数时候给出的事实还是准确的,只是描述方式上做点手脚。但是华裔一些自媒体干脆就直接无中生有,指驴为马,显得非常地粗线条。

 

但话分两头说,正是有大量的新闻观众,并不真的关心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他们看新闻的目的和看电影区别不大,基本上是一种娱乐态度。他们实际上是主动要求这些“新闻电影” 的制作者来制作这样的虚假内容满足自己的心理甚至生理的需求。所以这是一个市场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业归于娱乐业是有道理的。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是真的关心这个世界,他们真心想知道世界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新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教育功能,是一种知识的采集和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这里请注意,人之一生,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是应该不断改变的,这是因为世界的情况在不断改变,相应地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判断也应该改变。人年纪一大,世界观和价值观就固定下来,这本身是人的一种悲哀,而不是应然。

 

这部分人在追求新闻真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并非是廉价的情绪满足。他们所享受的,是求知过程中的那种成就感。每当我发现我之前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是错误的,发现我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对错和价值,竟然存在内在逻辑矛盾的时候,那种求知求真而获得的成就感,是非常幸福的。但要达到这一点,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本身是一个求知求真的人。这种求知来自人类好奇心本身,而不是为了迎合学校考试或者作为吹牛的资本。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我看到大多数人在告别了学校之后,都失去了求知的欲望。求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为了满足其他目的的。比如说,是为了应付考试,是为了职场晋升,或者是为了获得财富。对于这些大众来说,求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们可以享受知识带来的收益时的那种成就感,但是对于知识本身能够带来的成就感,就不如那种把求知求真作为追求目标的人了。

 

看电影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满足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是好人的功能,也就是一种道德上的自我确认和优越感的实现。这就是为什么一般商业电影都必须有一个大团圆结局。好人一定要有好报,坏人一定会被惩罚。这让我们这些观众,通过代入感,获得一种自己成为胜利者的快感。坏人的阴谋总是最终被揭穿,这又会让我们有一种自己智力上优越的满足。

 

到这里,我们就要说道一种看新闻的态度,就是cynical。

 

Cynical 这个词很难用中文翻译。我看到最多的翻译是“愤世嫉俗”或者“玩世不恭”。但实际上这个词的真实含义是说,将人类一切高尚的,超越自我利益追求的动机都否认掉。用最基本的自私动机去解释人类的所有行为。比如你说一个人扶老太太过马路,他的解释就是“这个人还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最多是“这个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道德优越感” 才去帮助老太太的。Cynical 的态度在如何看待世界的问题上,就大致表现为 “每个国家都是王八蛋”,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做事的。中国做事是为了成为地区霸权,而美国做事则是为了收割全世界的韭菜。和看电影满足自己的智力优越感一样,这种态度可以给人一种 “洞察世间真相” 的超越感觉:“你们谁都骗不了我,我一眼就看穿了你们自私自利的动机,说到底都是为了自己!”

 

这种态度有一个明显的害处,就是模糊了所有道德判断的标准。这个世界变得没有对错,大家都是为了私利来做事。这种态度除了能给自己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外,即不能谴责和防止罪恶,也不能鼓励和促进进步。

 

我还想把事情讲得更深一点点。

 

不追求真相的另一个结果,是我们会满足于一些简单的解释。这些简单的解释往往是扭曲真相、给出错误价值评价的。有时候是不符合常识的。比如说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人,被西方阴谋家怂恿了,要独立或者要反对俄罗斯等等。我们平时要去怂恿一个人都是很困难的,你怎么可能通过语言去怂恿一个民族几百上千万人呢?难道那个民族的人都是傻子吗?

 

再比如,我们对于北约轰炸南联盟,会简单地评价说,这就是北约的霸权嘛!怎么能够公开轰炸一个主权国家呢?但如果我们是求知求真的,我们就会去问问,北约为什么要去轰炸南联盟?轰炸南联盟给北约国家带来什么好处?是带来更多的土地,还是更多的生意,还是能抢夺原南斯拉夫的资源?其实都不是。南斯拉夫解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但塞族对于克罗地亚人和波西尼亚人的欺凌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上最初的北约介入维和是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目的在于阻止塞族对平民的攻击。最终塞尔维亚人终于同意停战,根本的原因就是联合国和北约对波黑大力的支持,使得塞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第二次北约轰炸科索沃,也是因为这一地区确实出现了大范围的人道灾难甚至是有系统的种族灭绝行动。如果我们是求知求真的,这些基本的历史事实是需要去查查资料,弄弄明白的。北约也许手段粗暴了一些,也许太珍惜自己士兵的生命而采取了对平民较为危险的空袭手段(塞族曾经攻击北约维和部队,绑架他们的士兵),第二次轰炸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给予批评。但我们不能颠倒黑白地说北约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去轰炸原南联盟地区。北约轰炸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阻止当地出现的暴行升级。

 

另外,如果我们需要做出自己的判断,我们就需要摆脱我们真实的身份和因此带来的立场问题。我们应该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在当时当地的情况上去体会当事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为什么做出那样的决定。不干涉南联盟,出现的那些战争屠杀和种族灭绝行为怎么办?我们是不是就在一边看着,然后动动嘴巴劝劝双方 “保持冷静” 就可以了?武装干涉和看着人道灾难发生,哪一种结局更好?

 

对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也有一个简单的解释,就是美国为了自己的霸权,故意栽赃伊拉克有WMD。但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对于美国有什么好处呢?是能侵占领土还是能抢夺资源?都没有,事实上美国惹了一个大麻烦。如果我们想弄清楚这个情况,我们必须回头去看那一段历史。伊拉克一直在和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玩老鼠和猫的游戏,最终导致美国的情报部门给出模糊不清的猜测,认为伊拉克确实藏有WMD。我们可以谴责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意识形态太强,他们没有认识到伊拉克人恐怕还没有做好迎接民主的准备,或者美国人占领伊拉克之后并没有施行有效的统治等等,这些都可以批评。但说美国就是捏造借口来入侵伊拉克,这就是一个简单而廉价的解释,和真相就有很大距离了。

 

篇幅原因,我无法再深入了。但我想强调的是,阴谋论往往是这种廉价的简单解释的产物。接受这种简单结论的“新闻电影” 的观众们,往往会有一种感觉,是有一群坏分子(他们可以是美国政客,可以是军火商,甚至是共济会,犹太人)利用世界上的一些矛盾,挑起冲突,策划阴谋,目的不是为了卖武器,就是为了抢石油,或者也可以笼统地说就是为了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这种对世界的看法,对新闻的理解,基本上就和看一场电影差不多,这只是一种娱乐消费,而不是真的对世界的关心,也和真相没有太大关系。电影上的战争并非真正的战争,电影上的恋爱也不是真正的恋爱。娱乐性电影的目的,只是满足人的情绪。把现实世界的新闻当做电影来看来理解,结果也就只能满足一下自己的情绪。

 

这里请注意,我上面谈到了两种以不同态度对待新闻的人。但不要将这两种人截然分开,我们每个人身上,多少都有一部分这两种人的影子,无非是多少而已。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