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彦博士专栏 | 《排华法》的废除与中国抗日战争

chinese exclusion act 1882

本文系作者原创,授权“美国华人杂谈”独家发布。转载需征求许可,规范署名(公号名/ID/作者),违者必究

作者 | 张小彦博士

全文共 2769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美国华人纪念的日子。1943年美国国会废除了伤害华人六十多年的排华法,它的发生与中国四万万同胞艰苦卓绝的抗战息息相关。没有中国的抗战,也就没有排华法的废除,而没有排华法的废除,也就没有美国华人的今天。

 
《排华法》废除的历史意义

 

对于美国华人,1943年排华法的废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华人在过去的80多年里在美国的地位改变与提高的奠基石。为此,2023年12月5日来自全美各地400多名社区领袖和个人相聚国会山,召开废除《排华法》80周年纪念大会,庆祝美国80年来取得的社会进步,阻止历史倒退。参会者在国会山前集体合影留念。华裔代表们回顾废止《排华法》的艰辛历程,代表白宫的戴琪大使以及六位参众两院议员和多名特邀嘉宾到会发言肯定了废除《排华法》的历史意义,美国之音等30多家新闻媒体予以现场报道,在美国社会产生了轰动效应。

 

大会之后,拜登总统发表关于纪念《排华法》废除80周年的声明,12名参议员和28名众议员提出的纪念《排华法》废除80周年的决议案分别在参众两院通过,高度肯定美国华人对美国社会的杰出贡献,重申华裔和亚太裔与所有其他族裔同样享有宪法保障的平等权益。

 

为了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永载史册,大会纪念册编委会于2025年5月(亚太裔传统月)隆重出版发行中英两个版本的《纪念废除1882年排华法80周年(CRECE80)全国大会》纪念册。这本图文并茂、160多页精装、含有会议视频二维码的文集生动翔实地记载了这次历史性大会的方方面面,为美国华人历史和美国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排华法》废除的历史背景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震惊世界。第二天,美国国会通过紧急议案,罗斯福总统发表声明对日宣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一直坚持抗日战争多年的中国成为美国的盟友。美国面临巨大外交压力,需要改善对华关系,而排华法则是一个明显的障碍。

 

美日交战后,日本利用《排华法》挑拨亚洲各国与美国的关系,指出美国在对外宣传中强调自己是民主与自由的代表,但《排华法》与其民主价值观严重冲突。美国政府意识到此政策在毁坏其在亚洲国家中的形象。

 

抓住废除《排华法》的历史机遇,以赛珍珠为代表的一批美国正义人士挺身而出推动废除《排华法》。他们成立了废除《排华法》公民委员会,到国会游说,提出维护民主、平等的美国精神和共同抗日的需要两大理由,要求国会废止《排华法》。

 

华裔美国人的贡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反对《排华法》和种族歧视的同时,许多华裔美国人在二战中参军服役,展现出对美国的忠诚,促使社会和政界开始重新评估他们的地位和权利。

 

在多种压力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麦诺森法案》废止了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相比其他因素,美国需要中国在二战中拖住日军主力,使之能实现其“先欧后亚”的总体战略意图是军事、政治上的根本原因。从这点上讲,废除《排华法》的背后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付出惨痛代价仍然坚持浴血奋战的千千万万中国军民。


抗日战争是二次大战的重要战场

 

二次大战四个同盟国里(美、英、苏、中)苏联死亡人总数(包括军人和平民)最大,2380万,中国1350万,英国45万,美国41万。参战时间,中国抗战8年,苏联卫国战争4年,英国参战6年,美国不到四年。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时间最长,付出的代价第二。但在西方的二战史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在大部分美国人眼中,二战的胜利似乎都是美、英、苏的功劳。

 

2014年出版的,由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执笔的《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根据最新解密的二战资料,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抗战的全过程。作者在序言中指出:“几十年来,我们关于那场全球性的理解一直未能对中国的角色给出恰如其分的说法。即使在中国被考虑在内的时候,它也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一个在一场美国、苏联和英国扮演主角的大戏中跑龙套的小演员。”

 

在纪念抗日战争80周年之际,我们需要重申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战胜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有效支援了盟军在其他战场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应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抗日战争是理解今日中国的钥匙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最重要的一次社会结构的重组。正是这一民族存亡的时刻为共产党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性机遇。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激起了全国各阶层的爱国热情和亡国危险的意识。经过2万5千里长征的红军,1936年在陕北三大主力会合时仅乘3万人。但共产党看到了民族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坚决主张北上抗日,提出国共联合抗日。这个战略决策使弱小的共产党转被动为主动,赢得了当时的民心。

 

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虽有英勇惨烈的抵抗,但基本上是处于退却和防守。而共产党在敌占区展开游击战,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和根据地,面对面地与日军展开持久战,赢得了民众的支持。抗战结束时,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已有1亿人口,100万人的军队。抗日战争使共产党由弱变强。

 

国共内战时,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中国经济日趋崩溃,普通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国民党军中更是派系林立,相互争斗,使民心进一步倒向团结一致,关注民生的共产党一边。1949年共产党将国民党赶到台湾孤岛,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胜利代表的是人心向背。

 

中国之所以成为共产党的天下,不是因为大多数中国人都相信共产主义,而是因为共产党从抗战时起就一直高举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大旗。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百年来饱受列强欺压的中国人民之共同愿望是把各国列强赶出去,让中华民族重新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中国的普通民众,无论热爱还是反对共产党,都公认是共产党让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结语

 

抗日战争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脱胎换骨,使中华民族浴火重生。想到这里,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诞生于抗战,后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踏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

注:黄倩为本文写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点评。作者在此表示感谢。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