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森的政治豪赌:振奋民主党,还是火上浇油?

p 91336606 medi cal expansion threat

本文系作者原创,授权“美国华人杂谈”独家发布。转载需征求许可,规范署名(公号名/ID/作者),违者必究

作者 | 莫莱斯

全文共 3712 字,阅读大约需要 8 分钟

 

在2025年的美国政治光谱中,加州州长加文·纽森无疑是一个耀眼的存在。面对川普再度掀起的政治风暴,以及民主党在大选后弥漫的疲惫与焦虑,纽森选择了一条大胆而激进的道路。

 

他将社交媒体平台X(前身为推特)作为核心战场,不仅在议题上主动出击,更在言语风格上直接模仿川普,用全大写字母、攻击性绰号和“网络喷子”(troll)式的嘲讽,对共和党及其领袖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对抗。

 

一个堪称经典的案例发生在2025年6月。当时,川普向洛杉矶派出了国民警卫队,并声称要抓捕 纽森。称如果他不服从他的边境主管汤姆·霍曼(Tom Homan)的命令,就将他逮捕。纽森纽森毫不示弱,在NBC采访中回击:“来吧,抓我啊,硬汉。咱们把这场闹剧赶紧了结。”

 

这种“以牙还牙”的策略,既为他赢得了民主党基层的喝彩,也被批评者视为一场精心算计的政治表演。支持者认为,在万马齐喑的时刻,纽森的挺身而出是为民主党注入的一剂强心针,提供了宝贵的情绪价值;而反对者则警告,这种高调的口水战不仅有言多必失的风险,更有可能滑向肤浅的表演政治,甚至在无意中迎合了右翼的游戏规则。

 

要准确地看待纽森的策略,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做出二元判断,而必须将其置于当前美国高度极化、被注意力经济所驱动的媒体生态,以及选民深层心理渴望的背景下,深入剖析其背后复杂的政治动机、现实效用以及潜在的深远影响。这是一场高风险的政治实验,试图为民主党探索新的方向。

 

迎合情绪,精准出击

 

要理解纽森“战斗”姿态的巨大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民主党基层情绪的精准把握。多年来,民主党选民对党内领导层在面对共和党行动时表现出的所谓“软弱”感到愤怒和不满。他们迫切希望看到有领导人能够站出来反击。纽森的出现,精准地迎合了这种心理需求,提供了宝贵的情绪价值。

 

这种价值通过他一系列精心策划、数据驱动的精准打击来实现。他最得心应手的武器之一,便是利用犯罪率数据来反击那些批评加州治安的共和党红州。

 

为了回应共和党人对他治理下加州治安的持续攻击,纽森在社交平台X上发起了一轮强势反击。他并没有空泛地辩护,而是直接甩出数据对比,点名阿拉巴马州、阿肯色州和俄克拉荷马州。

 

在讨论洛杉矶局势时,前白宫发言人、阿肯色州长莎拉·哈卡比宣称“加州乱象不会发生在我们州”,纽森直接回应:“你们的凶杀率是加州的两倍。”

 

在另一则回复批评者的推文中,他写道:“阿拉巴马州的凶杀率是加州的三倍,全美排名第三。”

 

这一系列推文的巧妙之处在于其精准性。纽森选择“凶杀率”而非更宽泛的“总体暴力犯罪率”,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在前者的数据上,加州(即便绝对数字高)按人均计算后,表现优于许多持枪更普遍、枪支管控更宽松的红州。

 

根据事后多家事实核查机构(如PolitiFact)的分析,纽森的说法基本属实。例如,根据美国CDC的数据,加州的凶杀率约为5.9/10万人,阿拉巴马则高达为14.9/10万人,阿拉巴马州的凶杀率确实是加州的两倍多。这种将数据与挑衅语气结合的策略,既实现了反击目的,也为支持者带来强烈的满足感。

 

更进一步,纽森将对抗的“表演性”提升到了新的层次——直接模仿川普的言语风格。他开始使用川普标志性的全文大写字母推文来传达最强烈的情绪。例如,在回应川普对他的攻击时,他模仿其口吻,用全大写字母发帖嘲讽,还直接称川普为“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总是烂尾)。这种做法被支持者誉为“绝妙”和“巧妙”。其核心效果在于以毒攻毒,用一种川普自己能理解且难以有效反驳的方式进行回击。这不仅是一种战术,更是一种姿态,它向选民表明,民主党人也可以“脱掉手套”,用对手的规则来打败对手。

 

这种策略的转变,深刻地体现了对当代“注意力经济媒体生态的适应。民主党顾问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温和的政治沟通方式已无法有效吸引公众关注。如果政治人物不采取引人注目的“战略性冲突”,其信息就会被淹没。纽森的攻击性策略,成功地将“重新划分选区”这一原本晦涩的议题推向了民主党政治的焦点,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此问题的认识。他将共和党的行为定义为对“我们民主的自卫”,是“公然的杰利蝾螈(选区划分不公)计划”和“专制措施”,这种将党派斗争上升到捍卫民主高度的叙事,在民主党支持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促使他们支持反击。

 

此外,作为2028年潜在的总统候选人,纽森通过这种强硬姿态,满足了党内基层选民的期待,从而在全国舞台上迅速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和支持度,这无疑是其政治考量中的重要一环。

 

加剧极化的双刃剑

 

正如一枚硬币总有两面,纽森高举高打的策略也让他时刻暴露在聚光灯下,其伴随的风险和负面评价同样不容忽视。

 

最直接的风险便是言多必失,以及言行不一所引发的“虚伪”指控。2020年的“法国洗衣房餐厅事件”至今为人诟病——在推行严格新冠防疫措施的同时,纽森却被拍到参加豪华餐厅的室内聚会,引发“精英伪善”的指责。这一事件引发了巨大的政治风暴,批评者指责他“一套规则给你们,另一套规则给我”,是典型的精英伪善。

 

其次,模仿川普和采取“网络喷子”式的攻击,虽然能赢得部分喝彩,却也加剧了两党间的对立。对于这种策略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公众和用户评论呈现出显著分歧。一些人称其“绝妙”,但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互相攻击的言论加剧了政治话语的极化,使得理性对话的空间被严重压缩。

 

更深层次的风险,在于政治原则的实用主义化。纽森威胁要绕过加州的独立重划选区委员会来反击德州,这在民主党内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为了政治胜利,是否可以牺牲本党长期倡导的“公平地图”等道德制高点?这种做法被一些人视为在“存亡关头”的必要之举,但这反映出一种危险的倾向——在高度两极化的政治环境下,为了实现己方目标,可以突破既有规范。这种实用主义倾向可能让共和党更有理由嘲讽民主党为“伪君子”。

 

一场适应时代的必要赌局

 

纽森的策略可以被视为是一场高度必要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政治赌局。简单地将其归为“对”或“错”,都忽略了当代美国政治的残酷现实。

 

首先,纽森的出现是对“川普时代”政治传播规律的一种适应。在一个由社交媒体算法、有线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和持续不断的冲突性叙事所主导的环境中,传统的、温文尔雅的政治话语方式,其穿透力已大打折扣。川普的成功,恰恰在于他深刻理解并极致地利用了这一点。因此,纽森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在新的游戏规则下求生存、求胜利的现实主义选择。

 

其次,纽森的策略实际上是在同时面对两类截然不同的观众。对于民主党的基本盘,他的战斗姿态是凝聚人心、激发热情的催化剂。然而,对于中间选民和摇摆州的温和派来说,这种过于锋芒毕露的风格,可能带来负面观感,让他们觉得这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政治极化。这场豪赌的关键,就在于纽森能否在最大限度地动员本方阵营的同时,不至于过度疏远那些决定大选最终结果的中间力量。

 

归根结底,纽森的策略是一场实验,其最终的成败,将由未来的选举结果来检验。他所激发的巨大热情和媒体关注度,能否有效地转化为真实的选票、更高的投票率以及民主党在关键席位上的胜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他的战斗模式将被证明是民主党在后川普时代一条行之有效的路线。但如果结果是否定的,如果选民最终厌倦了这种永无休止的表演式对抗,或者他的个人形象因类似“法国洗衣房”的事件而再次受损,那么他将被视为一个加剧党派分裂、却未能带来实质胜利的悲剧性人物。

 

加文·纽森以其极具个人风格的战斗姿态,在2025年的美国政坛刻下了深刻的印记。他既是为焦虑的民主党人提供慰藉的强心剂,也是一位游走在悬崖边缘的“政治赌徒”。他的策略完美地捕捉了当代政治的内在矛盾:选民渴望看到有原则、有力量的领袖;又对一切看似表演的政治行为抱持着深深的怀疑。

 

纽森的实践,正迫使民主党人去思考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一个被深度撕裂、被媒体重新定义的政治时代里,一个政党最大的风险,究竟是过于喧嚣,还是过于沉寂?纽森已经用他的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将自己和加州的政治声望都押在了这场豪赌上,而这场赌局的最终结果,不仅将决定他个人的政治前途,也将影响民主党未来的道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