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登政府末期,保守派对所谓“觉醒资本”强加的自由派理念忍无可忍,试图打造《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所描述的“平行经济”,在其中可以买到“反觉醒”版本的商品,比如啤酒、剃须刀之类。这些产品可能价格更高,但如果那是信仰的代价,你大可自愿为此买单。
关税是最明显的例子。哈佛商学院教授阿尔贝托·卡瓦洛(Alberto Cavallo)的一项分析指出,尽管在川普关税生效前通胀呈下降趋势,但“自3月以来,进口和国货的价格均温和但稳步上涨”。川普为他的关税提供了经济论据,尽管理由相当缺乏说服力。但如果你把关税视为一种反觉醒税,一切就说得通了。
本届政府将关税描述为通往长期繁荣之路上的暂时挫折,是对过去合作外交的矫正,并承诺,关税能令美国重返制造业岗位充裕的黄金时代,那种被只会用电邮工作的软弱自由派抢走的阳刚工作——当然,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承诺。
“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在拧小螺丝,在组装iPhone,这些工作将会来到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4月在为川普关税辩护时宣称。福克斯新闻那些涂着厚粉底、阳刚味十足的主持人则热情洋溢地宣布,关税据称能通过让美国人重返矿山和工厂工作,从而“极大地提升他们的雄性荷尔蒙”。从此告别办公室!因为“整天坐在屏幕前,会让你变成女人”。
尽管如此,我还没听说哪位福克斯新闻评论员排队去西弗吉尼亚煤矿染黑肺病。关税也没带回那些阳刚工作;事实上,自1月以来已流失约3万个制造业岗位。阳刚的建筑活儿也填补不了缺口——对木材、家具等材料的新关税很可能推高建房成本,加剧本已严重的住房负担危机。说到阳刚工作:川普的关税对卡车司机打击尤重。进口减少,运输货物自然变少。而且,即使美国造的卡车也要用外国材料。有些蓝领工人在川普时期工资确实上涨,但主要集中在零售、酒店和医疗护理领域,保守派通常不会把这些视为传统阳刚堡垒。
当然,关税还推高了食品价格,因为有些食物就是没法在美国种,必须进口。香蕉和咖啡难道也觉醒了?
种族多样性无疑是觉醒的表现——看看本届政府白人专属的难民政策——川普官员希望通过“大规模驱逐”这一人口工程来解决。一份政府文件解释道,“多样性的急剧增加降低了民主政体运作所需的社会信任水平。”这就像纵火犯说自己放的火让屋里变暖。“多样性”不会降低社会信任;偏见和煽动偏见的人才会。
让美国更白、更不觉醒,也在推高食品价格、压低工资——因为政府正在恐吓并驱逐那些种植、采摘美国大部分粮食的移民。川普政府自己都承认:正如戴维·戴恩(David Dayen)在《美国展望》(The American Prospect)报道,劳工部一份新文件承认,大规模驱逐“威胁着国内食品生产和价格的稳定”。这份文件针对的是削减H-2A签证移民农场工人工资的新规,但戴恩指出,美国农业工人工资也可能随之下降,导致农场严重缺人。所以,食品更贵了,但把食物送到超市货架的工人赚得更少?
能源价格是另一例证。得益于政府研发投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已比其他方式更高效、更便宜。但川普政府认定绿色能源太觉醒,于是逆转进展,砍掉可再生能源项目资金,转而用政策鼓励化石燃料。结果,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报道,“过去一年,电价涨幅超整体生活成本两倍多”。
美国人似乎更爱抽象层面的阳刚文化战争,而非经济现实。YouGov民调显示,80%的人认为“如果更多美国人从事制造业,国家会更好”,但仅25%同意“如果我去工厂干活,而不是从事现在的工作,我会过得更好”。跟福克斯新闻评论员一样,大家支持“阳刚工作”的概念,但希望别人去干。
保守派评论员忙着谴责弱势群体争取平等的“身份政治”,却没发现美国经济政策如今正靠一种荒唐的右翼身份政治撑腰。他们怀念昔日阳刚工作,却忘了那些工作之所以好,是因为工会化率高,逼雇主给出更好的薪资福利。
反觉醒经济本身没问题,想买就买“保守派爸爸的超级右翼100%无觉醒”啤酒,用钱包投票即可。问题在于,川普时代的保守派不相信这种自由。他们正把反觉醒税强加给全体美国人,让所有人的生活成本上升。
在文化战争的闹剧背后,政府的政治盟友,包括巨富、化石燃料行业以及众多企业精英赚得盆满钵满。有些政治关系户公司甚至拿到了关税豁免。川普承诺为之奋斗的普通美国人,却因这场蓄意的反觉醒,钱越来越不值钱。人们不禁要怀疑:这或许才是政府的本意。
不过,嘿,宁愿穷也不能觉醒,对吧?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