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枪击与举报都能杀人,灵魂先腐而肉身后死
麦卡锡没做到的,川普大都做成了。五角大楼、CIA、FBI的“深暗势力”均被清除,全成了国王的人马;美国之音干脆散架子;电视台交出巨额“和解金”买平安;大媒体除了纽约时报纷纷放软身段;大学一一俯首称臣,除了哈佛还未放弃抵抗,还有加大凭借加州庞大财力荫佑不看川普脸色。
麦卡锡没做到的,川普大都做成了。五角大楼、CIA、FBI的“深暗势力”均被清除,全成了国王的人马;美国之音干脆散架子;电视台交出巨额“和解金”买平安;大媒体除了纽约时报纷纷放软身段;大学一一俯首称臣,除了哈佛还未放弃抵抗,还有加大凭借加州庞大财力荫佑不看川普脸色。
这不仅仅是一场公共健康的危机,更是一场制度的危机。民粹右翼运动正在告诉公众:你无需信任科学,不必依赖数据,只要选择站队。政府可以一边削减责任,一边扩张权力;一边口口声声“恢复信任”,一边不断制造怀疑。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巨大的政治权力和权力带来的利益。
这场战争的核心,并非凶手泰勒·罗宾逊本人,而是一个被强行植入、反复修正、却始终阴魂不散的标签——跨性别。从最初将凶手错误地指认为跨性别者,到歪曲解读弹壳上的网络迷因,再到最终将焦点转向其跨性别伴侣,右翼网红们展现出一种近乎偏执的渴望,试图将这起政治暴力事件与跨性别社群牢牢捆绑。
“美国转折点”已经成长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动员平台,它所折射出的并非某个个体的偏见,而是在右翼运动浪潮下,政治创业与暗钱生态的结构性成果:当恐惧被规模化生产,资金、叙事与权力会彼此吸引,生成稳定而强劲的涡流。
到了川普时期更免谈。川普宣读国情咨文,进入国会大厅拒绝与佩罗西议长握手,后者则用撕碎国情咨文回击,双方都用上了表演性肢体语言。美国政治极化到了川普这一朝,再无回头路可走。
嫌疑人身份未明,动机更是无从知晓,只能确定这是一起针对查理·柯克的暗杀,但柯克之死已经在舆论场搅起巨大的波澜,从昨天国会两党议员发生激烈争吵,到官员和民众相互指责“极左”、“极右”该为事件负责,事件折射出美国政治极化的深度、暴力常态化的广度,以及意识形态斗争的烈度。
查理·柯克的悲剧,是政治极化时代的惨剧。但泰勒·罗宾逊的存在,则是一个更为深刻的文化警钟。他用一种我们难以理解的语言,预示着一种新的、无法被传统政治框架所解释的极端主义的到来。我们无法通过给他贴上“左”或“右”的标签来驱散这个幽灵。
美国焚烧星条旗的故事多了,这对自命爱国者的那些人诚然是亵渎和冒犯,但在国旗之上还有宪法。美国是先有宪法而后才有国家,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论自由,包括了亵渎冒犯。哪怕令那些忠忱护旗者极其不爽,但宪法碍难体恤他们的感情。
通过早期华人社区领袖的法律行动,益和案确立了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和正当程序条款适用于“所有人”——包括在美国的非公民。随着川普政府对移民的打击力度加大,这些相同的权利今天正受到考验。